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推动落实解决账款拖欠问题
2025年01月03日 14:06:48
人气: 21842
来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月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在答记者问环节透露,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三方面考虑:一是在法治建设上,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同时,配合有关方面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有效维护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二是在政策举措上,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中对涉民营经济的政策要开展专项评估。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特别是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推动落实解决账款拖欠问题。三是在工作机制上,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广泛听取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重大共性问题。
详情如下↓
中国新闻社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其中很多都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请问2024年取得了哪些重点成效?2025年如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如何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肖渭明:
去年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报请出台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核电等领域的投资。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和解决问题机制,上线运行了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第二,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完善招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制度规则。
第三,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实施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意见。聚焦创新主体功能定位、科技评价等方面,落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举措。
第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经济政策、非经济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城乡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我们还报请出台了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因地制宜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
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切实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针对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我这里重点讲两个问题:
第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尽快向社会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综合施策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抓紧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加快启动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推动打通断头路、跨省航道主要瓶颈;推动在更大范围实现公积金异地取用、社保卡异地激活使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提高行政执法规范性。同时,加大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线索的核查、整改和通报力度,促进以查促改、以案促治。
第二,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三方面考虑:一是在法治建设上,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同时,配合有关方面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有效维护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二是在政策举措上,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中对涉民营经济的政策要开展专项评估。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特别是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推动落实解决账款拖欠问题。三是在工作机制上,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广泛听取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重大共性问题。谢谢。
关键词:
环保民营,环保发展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